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6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38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69篇
理论方法论   88篇
综合类   2349篇
社会学   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知识分子,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之一,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大历史作用。在民主革命时期,这种作用突出地表现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文化的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时代化、实践化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知识分子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巨大历史作用对于在新时代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决定其走上了一条政党组织主导的现代化道路。而唯有作为使命型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担负起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这一历史使命。将使命型政党的内在特质和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这两个视角结合起来,对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追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概括,才能从学理上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形成的历史逻辑。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现代化变革,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现代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与现代化制度基础的奠定、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这三个阶段。正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得到了确立和巩固,其领导方式也得到了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基本原理,坚持唯物的辨证的和历史的观点及方法揭示民族发展规律,结合中国的民族特点,提出我国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结晶,顺乎民意,合乎国情。  相似文献   
14.
中共在建党后的一个时期,强调以自治自决和联邦制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进入抗战时期,中共主张国内各民族团结抗日,积极进行了关于建立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探索,但在国家结构形式问题上并未放弃联邦制的构想。这主要体现在中共"七大"和政协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联邦制的明确主张。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建政理念显然也受到了该理论框架的影响。在确定新中国建国方案的过程中,基于长期的多种构想及其实践,做出了慎重的选择,决定采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并最终放弃了联邦制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群众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阶段,面临新的社会形势,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迫切需要创新。将党的群众工作优良传统与社会工作创新结合起来探讨,一方面有利于群众工作的创新;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与价值观不同,意识形态既是规范性的又是描述性的,或者说,既是价值评估性的也是知识追求性的。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关系,被传统地以“二分法”的方式加以构建,实际上二者是一种互补关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对矛盾关系的否认。一种建立在摆脱教条主义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绿色理论,更有利于开展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而这或许是绿色运动可以从马克思主义那里继承的最为重要的遗产。如果生态主义要想成为一种有影响的意识形态,就必须发展一种“绿色实践观”,创建“理论-实践”的统一体,并借助包含着价值考量在内的“中介”来跨越二者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17.
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党的文艺工作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致力于民族解放与国家发展大局。从艰辛成长到曲折探索,到蓬勃发展,再到丰富创新,党的文艺工作有辉煌成就,也经历过坎坷曲折,它为百年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提供了精神动力,注入了思想活力。党的百年文艺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坚定党在文艺工作中的领导地位,维护人民在文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并始终把握“弘扬主旋律”的文艺工作主题。昨日之史,今日之鉴。百年历程启示我们,在今后的文艺工作中,要坚持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的统一、娱乐性与教育性的统一,要善于定目标、举旗帜、聚能量,不断展现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人民观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地位、作用、评价标准的总体看法和具体态度.作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它的形成和发展是理论演进的内在需要和实践活动的深刻变动彼此印证和相互推动的必然结果.因此,要将其置放在不同的历史坐标上来把握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话语逻辑和演化规律;要在理论的不断生成和构建过程中彰显其鲜明品格和独特魅力;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获得历史启迪和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9.
自信是一种信念及精神,中国道路自信是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发展能力及前途的信任,其形成与中国百年发展辉煌成就息息相关.中国道路自信源自中国道路的正确选择.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历经千难万险,先后成功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人民在百年磨砺中增强了中国道路自信.这种自信承载着中华儿女的无数梦想,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软实力.树立中国道路自信的理论前提,关键在于对中国道路优越性的彰显.只有将其置于不同参照系中进行多维度比较,才能使其优越性得以全面彰显,并愈加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阔步前行.显然,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上,通过梳理、总结建党百年来中国道路发展历程,将中国道路置于自身与"他者"之历史与现实中,进行共时态与历时态之比较,以唯物史观回望并厘清建党百年来中国道路自信生成逻辑,具有极其重大意义,既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又能激发全体中华儿女愈加自信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阔步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20.
One approach to identifying policy change stresses policy instruments, settings and policy paradigms, while another also considers the process and culmination of various shifts and consequent outcomes.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debate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how far developments in social security policy between the 1997–2010 New Labour and 2010–15 Coalition Governments in the UK constituted real policy shifts. It shows that, despite continuities in instruments and approach, there have been substantial changes in the impact of welfare state policies related to short‐term benefits, employment and housing. The article identifies new policy directions leading to a different kind of welfare state, concerned less with living standards and equality and more with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and paid work. It suggests that this has been achieved without the need for radical changes in instruments and their set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